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昌都要闻

甲子巨变迎大庆 振兴奋进新时代——昌都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25年08月12日 10时13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8月7日,昌都市召开“甲子巨变迎大庆 振兴奋进新时代”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专场发布会。会上,新闻发言人昌都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主任汪龙;昌都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逢文;昌都市投资促进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申建荣;昌都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国会分别介绍了60年来全市经济各项工作的丰硕成果。

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和企业的无私援助下,在历届市(地)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砥砺奋进下,昌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江大地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大发展。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60年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取得新突破。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6.01亿元,是1990年4.49亿元的86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88亿元,是1965年150万元的1.7万倍。工业总产值完成151.42亿元,是1965年91万元的1.7万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07亿元,是1965年93万元的344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5.7亿元,是1986年8415.72万元的113.7倍。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

60年以来,一大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加快落地实施,有力补齐了昌都基础设施短板。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2万公里,县(区)、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到100%、100%、86.2%。扎仓嘎水库建成投运,弄利措水库即将建成,高海拔季节性通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城乡主电网覆盖率达到99%。市区、县城千兆光纤宽带接入实现全覆盖、5G信号连续覆盖,建制村通信覆盖率、光纤通达率分别达100%、98.9%。

产业体系逐步优化

60年来,昌都农牧业基础作用不断增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坚持水风光热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开发,藏东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全力构建清洁能源“一基地、两示范”发展新格局。目前,已建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1739万千瓦,占全区已建在建总容量的59.8%。绿色工业加快发展,推动铜矿、菱镁矿、水泥等绿色工业,提质扩能增效,玉龙铜矿年产值突破百亿大关,2024年,工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9.2%,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17家。文旅产业稳步发展,2024年实现接待游客400.04万人次、收入32.8亿元。农牧产业全面发展,类乌齐牦牛、阿旺绵羊、边坝林麝、芒康葡萄等成为特色新名片。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60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以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为代表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17.05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教育得到广泛普及,形成了涵盖普通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了中、西、藏医结合,以卡若区为中心、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昌都作为全区唯一地市成功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建成全区首家临床营养支持中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均实现医保直接结算。

改革开放蹄疾步稳

60年来,改革深度、开放广度持续扩大。国企改革实现重大突破,19家市属国企整合重组为投资、能源、矿业、农发、文旅“五大集团”并顺利运营,2024年市属国企营业收入突破5.77亿元。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市,供销社综合改革、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对口援藏工作扎实有力,30年来,各对口支援省市及央企累计派出2576名干部人才赴昌开展援藏工作,共实施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援助项目3703项,援助资金和物资(折合价)近158亿元。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60年来,昌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2024年,昌都财政收入达到32.07亿元,比1965年93万元,增长了3448倍,收入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财政收入从5.02亿元增长到32.07亿元,年均增幅16.7%。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税收占比增长到72%,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招商引资高效推进

近年来,市投资促进局坚持把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一号工程”。通过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坚持传统招商与数字招商双轮驱动,落实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机制和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等措施,推动招商引资扩质增量、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十四五”以来,共引进东方电气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中核英利光伏发电等招商引资项目287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65亿元。2024年,全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居全区第三。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作为全区首家自治区级经开区,昌都经开区聚焦清洁能源装备生产制造、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6个,协议总投资额突破118.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超50亿元。截至2025年7月底,招商引资注册企业1825家,注册资本466.48亿元,累计实现税收82.4亿元。

在提问环节,相关发言人就项目建设经验、财政主要增速指标、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进行详细解答。(记者:梁侠 群旦次仁 陈娜 邓珠泽仁 扎巴绕吉)






来源:昌都发布

编辑丨次登江措  复审丨向巴宗追  终审丨扎西占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