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农牧民富了,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八宿县各驻村工作队不仅通过增加增收渠道让农牧民群众腰包鼓起来,还通过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来增强发展后劲,多措并举来打造美丽乡村,通过“富口袋、富脑袋、富环境”带领农牧民群众共同奔小康。
拓宽增收渠道富口袋。各驻村工作队根据本村优势,除了发展适应性村集体经济之外,还为农牧民群众挖掘各种经营性和非经营性收入渠道,让农牧民群众利用家中优势增加收入。如那德村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苏登群措开办小卖部;丁卡村驻村工作队与中铁二院施工方协商,由丁卡村村民到施工地上帮助清理施工垃圾,并由施工方支付相应的劳务费。针对村内的年轻壮劳力,各驻村工作队帮助其进行转移就业或技能培训,让其不仅可以自力更生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如曲扎村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格桑群培到拉萨就业;尼琼村驻村工作队协助县人社局组织村民学习驾驶技术。
此外,各驻村工作队大力鼓励农牧民群众发展家庭作坊和家庭农场,帮助不方便外出就业的人员在家中工作获得增收,如色巴村、尼巴村等驻村工作队收集农牧民农场中种植的土豆、核桃等农作物并帮其进行售卖;吉热村驻村工作队让村民在家编制藏式工艺品并帮其进行售卖。同时各驻村工作队依托本村优势,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业、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等融合一体,打造新型农村业态,如同空村驻村工作队将本村农作物(油菜)统一收集进行加工成为菜籽油;然乌村驻村工作队借助旅游发展鼓励农牧民群众参与到旅游服务中。
推进文化建设富脑袋。脑袋富起来,口袋才能一直持续富,各驻村工作队通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和开设文化学习课程,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各种节日期间,各驻村工作队以其为契机组织农牧民群众学习节日文化和用本村的民俗文化来展示对节日的庆贺,既促进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学习,又推动了传统民俗文化的传递。如在“3·28”节日期间仲沙村、索那村、拉巴村、卡龙村等驻村工作队组织农牧民群众学习节日由来、新旧西藏对比和用传统的歌舞表达庆祝;在“5·1”劳动节期间,左西村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开展“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活动。各驻村工作队除了开展“四讲四爱”、脱贫攻坚政策等各种宣讲活动外,还利用夜校培训班和周末补习班为成人和学生进行授课学习,学习藏汉双语、常识、简单计算等。此外各驻村工作队还不定期的组织农牧民群众观看各种电影、文化宣传栏目等,让农牧民群众能够了解到更广的世界和更多的文化知识。如曲扎村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观看电影《狼兵吼》;郎宗村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观看《榜样》系列节目。
打造美丽乡村富环境。各驻村工作队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在每项工作中,带领农牧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定期打扫辖区内卫生和不定期开展环保宣讲,让“讲卫生、爱环境”的生活习惯深入到每一位农牧民心中。同时各驻村工作队还经常性走村入户,到每一户家中查看其卫生情况,确保本村内没有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除了确保村内卫生情况外,各驻村工作队还大力发展绿色保护和绿色建设,特别是针对生态岗位人员,各驻村工作队不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询问,随时掌握生态岗位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经常性深入到辖区森林内排查是否有偷伐、偷猎等现象,同时各驻村工作队大力鼓励村民退耕还湿、退牧还草,让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