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宿县旅游资源简介
2024年06月27日 05时07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西南瑶池 高原九寨——然乌湖
然乌湖旅游景区位于八宿县然乌镇境内,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与横断山脉伯舒拉岭结合部,平均海拔3930米,东邻左贡、南接察隅、西靠波密、北连昌都,距八宿县城90公里,距邦达机场230公里,318国道从湖边蜿蜒而过,通达性、可进入性强,交通十分便利。
然乌湖因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井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然乌湖湖体狭长,长25公里,宽1—2公里,总面积27平方公里,是藏东南第一大湖,素有“西南瑶池”“高原九寨”之美誉。
然乌湖分上、中、下游三段,由阳措湖、傍措湖和冷安佳布湖等三个梯级相连的湖泊呈串珠状相连而成。。三个湖泊,犹如高原明珠一脉相承,却因地形、海拔的变化,又各具千秋。
景区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干、雨季分明。然乌湖的静是远近闻名的。然乌湖更是色彩斑斓的。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依次出现峡谷暖温带,高原温带、高原寒温带三种不同垂直气候,气候的多样性使景区内呈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异景象。
然乌湖的色彩非常丰富超乎你的想象。草地、森林、秋叶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全滩五颜六色的卵石,清新如镜面反映。然乌湖的湖边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阿木错湖向西蜿蜒十余千米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随季节的不同
,河水也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河道中许多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春季树影婆娑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美景都会使人如进梦幻之境。
上游景区——阳措湖
阳措湖,藏语意思是无底之湖。或许正是由于阳措湖深度还是未解之谜,才有了这神奇的名称吧。早年,当地居民曾用十条12米长的线索相连吊上石头探入水底测量湖深,却无法探底。据此专家推测湖底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峡谷裂隙,阳措湖的深度可能达百米之上。
阳措湖神奇而神圣,是西藏四大圣湖之一。民间圣传在湖中看到喇嘛庙影像的传闻,因此即使冬季湖面结冰,阳措湖禁止所有行人、车辆横穿湖面。藏族群众对圣湖的顶礼膜拜可见一斑。
当地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与圣湖相关的传说,最为神奇的当数湖牛的传闻。据传,当地有多位村民称曾经目睹过有类似牛的动物从湖中现身并游到湖边吃草。其外形似牛,马般大小,全身黑色,毛短、尾细,当地人称湖牛。最近一次目睹湖牛的传闻发生在1997年。当时几名民工在湖边山上修水沟时亲眼目睹了湖牛上岸吃草的情景。湖牛的传闻不禁让人想起了尼斯湖水怪的故事,更为阳措湖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究竟在这湖里是否有一种我们未知的生物存在,还有待专家进一步探究,但阳措湖的美一定是每位来这里旅游的人触手可及的。
阳措湖湖水清澈碧绿,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蓝天白云与群山之间。“须晴日,待风平浪静,看阳措倒影分外妖娆”。阳措湖的倒影的美会给游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奇与美感。每天早晚起风前后,湖水平整如镜,两岸的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见,湖畔山岳的五彩斑斓与水中的倒影交相生辉,浑然一体,游客会有“鱼在天上游,鸟在水底飞”的奇幻视觉。
阳措湖湖边的多吉珍珠山,山顶多年积雪,嶙峋的巨石经长年累月的冰川之水的冲蚀而成褶皱沟壑,灰色的山体难寻植物生长之痕迹。多吉珍珠山是藏族同胞心目中的神山,是梅里雪山的四大守护神之一。山峰直插入云,常年隐没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神秘万分。传说在远古时代,多吉珍珠山不停地向上长,眼看就要刺破天空,天河之水即将倾斜而下,美丽的人间即将变成一片汪洋泽国,在这危急之际,格萨尔王骑着宝马来到山下,挥动马鞭截去了山顶,落下的山顶掉在了如今的冷安佳布湖中,形成了今天的湖心小岛。可多吉珍珠山非但没有停止生长反而越长越快,格萨尔王见此情景纵身跃上山顶将马鞭插进了山顶,才终于镇住疯长的多吉珍珠山,迫使其停止增长,避免了生灵涂炭。如今在山顶上据说仍能看到一根巨大的木桩,传说就是当年格萨尔王马鞭的遗迹。
中游景区——傍措湖
傍措湖位于然乌镇附近,湖水碧绿纯净,湖面静谧安详,湖边绿荫相连,牛羊成群,藏式民居鳞次栉比、相映成趣。湖边矗立着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白塔、经常横卧湖岸。每逢佛教节日,当地村民都云集于此,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
傍措湖所在的然乌镇属康巴藏区,独具风情,是欣赏田园牧歌和藏族风情的绝佳去处。与其他地区不同,这里的民居都是清一色的平房,原木结构。屋顶由木头搭成,再铺上松柏枝,用泥土夯实做顶,可以保持冬暖夏凉。进入他们的客厅,屋中央设有火塘,这里是全家人的活动中心。客人来了围火塘而坐,殷勤好客的康巴人会为你献上甘甜的青稞酒,清香的酥油茶。家里的陈设也很简单,没有复杂的家具。十分有趣的是每家每户的墙壁上都挂有不同材质的,大小不同的水瓢,挂在一起像湖北随县的编钟,很是醒目,当地人以瓢的多寡来象征富裕程度,瓢越多说明家境越好。
然乌镇紧邻然乌湖,是318国道上的交通要塞,成为然乌湖景区旅游接待设施最为成熟、集中的地区。这里邮局、医院、电信、停车场、各式餐厅、宾馆、藏式农家乐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是旅游然乌湖的必留之地。
下游景区——冷安佳布湖
冷安佳布湖的美在于她的包容,兼具青山绿水的精巧雅致,又具高山雪峰的雄壮瑰丽,颇似浪漫多情的瑞士风光,但衬托青藏高原独有的蓝天白云又胜于瑞士风光。金秋时节,冷安佳面湖更是美艳绝伦,呈现色彩分明、景色多姿的风采。湖水是清澈碧蓝,山脚是绿色,山腰呈金黄色,而山顶则是白雪覆盖,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立体图画,令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使人恍若进入了仙境。
在这胜似仙境的图画中,湖心岛——冷安佳布岛无疑是画龙点睛之笔。冷安佳布岛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格萨尔王挥鞭截下的多吉珍珠山山顶所形成,是一方净土、神圣之地。传说当年此岛形成后该处水患不断,生灵涂炭,后来上天派来一岛主冷安佳布来镇岛治水才恢复了冷安佳布湖的太平与安宁。岛主冷安佳布身材魁梧,眉清目秀,但头发却是细长的毒蛇。据说在如今冷安佳布岛上的小庙中还供有他的画像。另一种传说源自藏族经典经书《甘珠尔》,该书记载:为治天下水患,上天派下天神三兄弟来到人间化成三座小岛镇妖治水,一座便是冷安佳布岛,另外两座分别在阿里地区和青海省境内。
冷安佳布岛上树木葱茏,据说共有108种植物。当地百姓说,凡是八宿县境内有的各种草木在岛上都能找到。岛上的绿荫丛中有一小庙,据说是岛主冷安佳布的寝宫遗迹。从前,村里人划着小船前往小岛上的小庙烧香祭祀,天旱时去祈雨,雨大时去求晴。在岛主冷安佳布的保佑之下,当地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居民安居乐业。每年的藏历6月5日,当地居民都要洗净自己的身体,诵经叩拜,生火煨桑之后登岛行祭祀之仪,不过女性是不能上岛的。所有参加完祭祀礼仪的男子回岸后需吃葱蒜等物净身。在湖边当地居民还要举行大型的祭湖活动,一般每个村抽出13人进行赛马活动,村民们聚集于如画的湖边草地载歌载舞以祭神湖。
来古冰川
来古冰川位于八宿县然乌镇境西南部,紧邻然乌湖,距八宿县城120公里,是西藏已知的面积最大和最宽的冰川,是美西冰川(死亡冰川)、雅隆冰川、若骄冰川、东嘎冰川(白色海螺冰川)、雄加冰川及牛马冰川等六个冰川的统称。来古冰川一名来源于紧邻冰川的一个藏族小村落——来古村。来古村的藏语意思是隐藏着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神奇的来古村掩映在连绵起伏群山与绿色苍穹之中,似乎被大自然有意所隐藏,因而得名。
据说来古冰川与南北极冰川属同一系列冰川。来到八宿游历冰川还可遥想南北极冰川之美。由于地势山形的影响,我们从来古村(主要观景点)所能看到的只有美西、东嘎和雅隆三大冰川。在这六座冰川中又以雅隆冰川最为雄壮、神奇、瑰丽。
雅隆冰川生成于岗日嘎布山脉东端,处于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水气的主要通道上,降水充分,现代冰川发育完整。冰川长约12公里,从海拔高度6606米的主峰一直延伸到海拔4000米的岗日嘎布湖中,可谓一泻千里、气势磅礴。关于雅隆冰川的地质学成因及特点目前正待有关专家的进一步调查研究,而在来古村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冰川,而坐落着一个藏族村落。村民们男耕女织,过着恬静祥和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村中有个男人叫扎西,他有一条神奇的猎犬叫哈奇嘎布。每次打猎只要扎西需要什么动物,让哈奇嘎布去赶,哈奇嘎布便会顺从地把动物赶来,所以每次出猎总是会满载而归。心地善良的扎西总会把多余的猎物分给村中的百姓,村民们都很喜欢他。有一天出猎时,扎西突发奇想,叫哈奇嘎布赶一个他从来没见过,连做梦也没梦到过的动物来。哈奇嘎布朝天叫了三声,跑进了大山深处。扎西在想:哈奇噶布能赶回什么呢,老虎、大象、狮子,啥动物我没见过。三天之后,哈奇嘎布真的赶回一只扎西从来没有见过的“怪物”,有虎一般大小,全身白色,长满了细长的尖角,就像一只巨大的刺猬。万分惊奇的扎西,本能地端起猎枪朝怪物开了一枪。枪响的同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原来万里晴空,却突然一阵霹雳,太阳刹时失去了光辉,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地动山摇。白色怪物体内不断涌出白色的冰雪,四周的大山中也喷出白色的冰雪,片刻间冰雪遮天蔽日,淹没了森林河流,也淹没了那个藏族村落,形成了今日我们所见的雅隆冰川。这虽然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每当夏天温度升高冰川末端的冰舌开始消融时,总有来古村的村民拣到古代的纺织器具和生产工具,因此专家推断这儿可能确有村落掩埋于冰川之下。所以今天,但凡来这里旅游的人,也常常把这里称做“中国的庞贝城”,这无疑又给雅隆冰川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站在来古村遥望雅隆冰川,从冰川源头到其尾部深入岗日嘎布湖中的巨大冰舌,浩浩荡荡12公里之巨大冰体的勃然气势将尽收眼底,无不让每一位有幸一睹冰川全貌的游客震撼|震感,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伟 力。当地老百姓认为冰川的千年寒冰有治疗胃病的神奇功效,常有当地居民采撷千年寒冰的灵气用以治病。每当寒冬时节,岗日嘎布湖面结冰,游人可从冻结的湖面步行去到对岸的冰川之上。当你亲身踏上冰川,置身于千奇百怪的冰石、冰柱、冰洞之中时,你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造物的神奇。每当春暖花开之季,冰蛇向后消融,如山似的巨大冰体从冰川上断裂开来,漂浮在碧绿的岗日嘎布湖面,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冰山,一块块姿态万千的千年寒冰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水中冰山奇观。游人仿佛置身于南极冰山丛中,似有一种飘然若仙的超然感觉。更奇妙的是冰川由于内部气体压力较大的缘故而呈现出蔚蓝的色彩,每当晴空万里之时,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犹如蓝色水晶石的冰川反射出一道道七彩的光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会让游人有一种置身天堂仙界的奇妙之感。
多桑措高原湖泊群
经过来古村,西行1公里,浮现在游人眼前的是如画般的多桑措湖全貌,水波粼粼,湖光山色,别有一番壮观。湖面约1平方多公里,呈长条形,犹如一条白色巨龙游憩于环山之间。湖中一小岛突兀于水面之。更令人震惊的是湖心岛上有个水潭,想必是早些时候,岛上火山爆发,岩浆涌出,岛上形成的凹地,受当地长年雨水作用积蓄而成,构成了“湖中岛、岛中湖”的奇特景观。清澈的湖水受阳光的映射,散发出万道鳞光,湖中岛在鳞光的衬托下,格外耀眼,神气十足。
当地雨水充沛,山花浪漫,遍布其间,尤以杜鹃为盛。每年农历5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相继开放,红的红似火,白的白胜雪,竞相争艳,为多桑措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坐看遍野杜鹃花、痛饮多桑措湖水、聆听大自然的音律、享受杜鹃入湖倒影”,你绝对会有一种一见钟情、一饮难忘、一听倾心、入梦入幻、如痴如醉的感觉。
相传,多桑措湖的奇特美景,引起长期栖息于湖内的乌龟和河马发生地盘抗争,结果惹怒了当地土地神,将乌龟与河马化为石像,永远的固定在多松措湖之中,至今多松措湖内还留有乌龟与河马相争执的场面。
然乌溶洞
然乌溶洞位于八宿县然乌镇境内,掩藏于318国道旁的南嘎仲山山腰上的绿荫丛中,分为上洞和下洞两个部分。南嘎仲的藏语意思是天下神仙集中的地方。据说,南嘎仲山和山上的溶洞在西藏的陆地形成之时便已存在于此。该山上怪石嶙峋,经幡林立,玛昵石随处可见,是当地著名的神山。
离开318国道,过一座独木桥,顺着山间小道步行5分钟便来到了下洞洞口。洞口直径约5米,是一个天然的岩洞,在洞口就可观之洞内开阔,洞内有一尊高7米高的吉真向巴佛像。曾经,这里是一些猎人、小偷和强盗集居的地方。他们以此为据点无恶不作,残害当地乡民。山神被他们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年年降灾然乌地区,致使乌然庄稼绝收、人死畜亡。某年的6月5日,山神托梦给然乌黄教一活佛向秋多吉说:你乃拯救苍生的使者,只要在溶洞内建造经堂,讲经说法,赶走强盗,可保然乌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向秋多吉梦醒后,依照山神的意思,在此修建经堂,结庐修行。从此以后,然乌地区年年丰收,人民幸福。经过5年的苦心营造,溶洞洞口已被修整成一座简易寺庙。偌大的洞口现已成为寺庙的大殿,吉真向巴佛像周围有经书千卷;佛像前有法器若干。据在此修行的高僧讲此吉真向巴佛像在这洞中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经过佛像右下方的一个小门才真正进入溶洞。初进洞口空间尚宽,地下堆满了刻着六字真言的牛头骨和“茶茶”(一种泥制小佛像)。再往里走,道路则变得蜿蜒曲折,高低错落,时而你可以大鹏展翅,时而你又不得不匍匐前行。洞中怪石嶙峋,各种钟乳石、奇石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有的似擎天一柱,有的似神龙摆尾,有的似中流砥柱坚不可摧,给人一种无穷的遐想。
如果领略了下洞的神奇造化还意犹未尽,您可以出洞沿着山间再行百米来到上洞开始探险之旅。上洞空间狭窄弯曲,一进洞便只能跪下双膝往里匍匐爬行。进洞不远处是一处垂直下旋通道,洞内有六根柱子 ,将洞内分成几个相连的不同小洞,据高僧介绍,这七根柱子是支撑神山的中流砥柱。沿七根柱子所构成的小洞顺时针旋转一周,可保一生平安。祈求过平安顺遂后,可继续往里走,便可发现一条暗河。暗河来自何方、去向何处还是未解之谜。据说这条暗河可能流向距此200多公里之遥的波密县。
然乌溶洞是西藏为数不多的神奇溶洞之一,是广大游客、探险、寻谜和朝圣的绝好去处。
八宿寺
八宿寺位于八宿县同卡镇境内,地处八宿县城以北250公里,距邦达机场110公里,海拔3800米。
同卡镇,原八宿县城所在地。相传很久以前同卡这个地方有三位山神守护,其一名为八吉;其二名为嘎吉;其三名为达吉。为守护同卡,三位山神与夏里的曾玛然吉、磨洛山神多次激战。一次,同卡三神力战夏里诸神,因寡不敌众,嘎吉与达吉相继逃走。嘎吉逃到同卡以南不远的地方体力不支,力竭后化作一座山。后人为纪念嘎吉,将此山命名为嘎吉。达吉战败后逃到同卡以北方向,化作为今天的达吉山;八吉为守护同卡,宁死不逃,死后在同卡就地化做八吉山。藏语字面上解释“八”字就是胆识的意思,而“宿”就是山脚下的意思,同卡寺庙就建在八吉山脚下,这也是八宿寺也称同卡寺的原因。八宿县原驻地就在今天的同卡镇,依据这个古老的传说,县城也就被命名为八宿县。
八宿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全称循努巴雪桑珠林,又称桑珠德钦林寺、同卡寺,始建于明代成化九年(藏历水蛇年、公元1473年),已有500多年历史。寺庙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具藏式民族风格建筑,雕梁画栋。寺内珍藏有各类文物561件,其中大量佛像,元、明、清代瓷品,金丝和真丝瓷品,价值之贵、历史悠久,在藏东之寺中首屈一指,是礼佛拜神、科研考古、旅游观光的古寺之一。
八宿寺由宗喀巴弟子为洛桑江村生格创建,是拉萨四大林中功德林所属的寺庙,也是昌都地区较大寺庙之一,先后涌现出25名高僧,12代达查活佛。高僧排名为:扎西巴登、索朗俄色、次成加瓦、次成生格、公秋仁青、索朗仁青、公秋觉列、次成巴、洛追四朗、加央列巴、西绕巴登、朗卡桑波、永登桑波、班久洛珠、次仑扎巴、更堆次成、公秋班久、西绕旺修、贡嘎索朗、仁青洛珠、扎西江措、西绕扎西、俄嘎曲江村、拉卡·西绕江村、洛桑次仑。12代达查活佛有:巴索·曲吉江村、傍波拉加、列于拉加、多康登巴·卓美拉旺·曲吉江村、阿旺·曲吉旺修、阿旺·公秋尼玛、洛桑·巴登江村、生真·益西洛桑·登巴公布、阿旺洛桑·登巴江村、阿旺巴登·曲吉江村、阿旺土登·嘎桑登皮·卓玛、洛桑土登·晋美江村。
八宿寺自四世达查活佛多康登巴卓美拉旺曲吉江村起就担任过昌都向巴仑寺第三代帕巴拉的老师。第六世达查活佛阿旺公秋尼玛(1653年—1703年)对佛学的研究更为高深,曾直接受清朝康熙皇帝召见,被御封为“西天黄教历代吉仲佛”,并赐赠金丝唐卡和部分陶瓷花瓶,因其对佛学的超高造诣,也让八宿寺愈加知名。1703年,阿旺公秋尼玛逝世于同卡。第七世达查活佛洛桑巴登江村接位,并在40多岁时被清朝乾隆皇帝御聘为“北京雍和宫藏传佛学的主持”,受到乾隆皇帝召见,御赐金马鞍一套,金银骡鞍各一套,织有二龙戏珠的真丝刺绣两幅以及黄金打造众多礼品。洛桑巴登江村活佛于1758年逝世。第八世达查活佛生真益西洛桑登巴公布(1760年—1703年)也曾应邀进京受到乾隆皇帝召见,并得获赠真丝品、铜佛像等众多礼品。
八宿寺以西约500米,有被誉为八宿第一塔的查规曲登(原名泽培曲登)。该塔建于公元1676年,塔身高38米,长宽30余米,从外观看可分九层,内部只有四层,第二层起内部四周都塑有各种不同的高大威严的佛像,第三层供奉着三种卓玛和登巴小佛像四千余尊,最高一层塑造有成尊佛、道德佛和吉雅色松佛,顶部造有太阳和月亮形状的建筑物,代表吉祥。与该塔相对,在同卡寺还有一塔——洛雅曲登,塔高15米,长宽10米,也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对象。
邦达寺
邦达寺是历史上有名的寺庙,建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原属于宁玛派,后改为格鲁派寺庙也有450多年的历史了。邦达寺在民主改革前由西藏地方政府管理,由于旧西藏非常贫困,给予寺庙的救济十分有限,民改后归人民政府管理。“文革”期间寺庙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遗留下来的文物更为宝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县政府上报自治区政府批准修复,并下拨7.5万元经费,群众自发筹集10余万元,对寺庙进行了整治修复。1985年底修复完对外开放,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基本满足了信徒群众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或一九四九年前寺庙僧人有200余人,现有僧人96人。
该寺修复开放后,班禅大师和帕巴拉副委员长曾亲临视察。该寺有重要文物24件,其中属国家一级的有8件,有黑布禄金刚、嘎当塔子、无量寿佛、红檀观世音、洛迦夏惹、班禅索朗扎巴、昌都护法神唐卡等。由于“文革”期间的破坏,许多资料已不全,很多有价值的文物无法确定年限,尽管这样,邦达寺仍是邦达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寺内各类文物珍贵,寺内风光秀美,是专家学者和游客进行科考旅游的景点。
怒江峡谷
怒江(藏语确俄加谋厄曲),地处横断山脉中部,位于低海拔的怒江峡谷,属于八宿县林卡乡的管理范围,距八宿县城38公里,距邦达机场约100公里,海拔2700米,山岭谷底落差达1500-3000米之间,两岸为陡立的基岩或漂卵石构成的陡崖,高达1900米,山势险峻,坡度一般大于60度,由于受怒江断带影响,地势复杂、岩石变质、山体破碎。怒江水面宽约50-100米,江水的最深处29米,涨落差达10余米,流速为每秒8-9米(为8-9秒立方米),最大洪峰期流量可达12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6立方米/每秒,318国道路面与水面高差为30-50米之间。相传文成公主自川初入康区、行至左贡一带,见四处苍山,前挡云烟,后遮去路,如入另一世间,顿觉天际茫茫,怀乡思亲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热泪盈眶,悲从心生,滴滴泪水汇聚,劈山开谷,化为今天怒江。
怒江从洛隆县进入八宿县,在德曲河注入怒江途经我县拥乡、夏里乡、卡瓦白庆乡、邦达镇、拉根乡、林卡乡等支流,汇入冷曲河至人字桥15公里处,冷曲河汇入怒江,最后经林卡乡玉罗、各果村南流出县境至左贡县,怒江所处我县流域属昌都高原三江流域半干旱河谷地带,干燥少雨,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多风,覆盖层次以卵石沙土为主。怒江在我县流域。
县城以东38公里处的怒江桥,扼怒江天险,是318国道线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位于怒江右侧的钢质桥墩是原钢架桥的保留下来的桥墩。当时负责架设怒江桥的工程由部队和桥工队共同担任,原钢架桥于1987年拆除。担任架设原钢桥的部队主要是十八军54师,在师长干炎林指挥下,六连排长李文炎带领四位战友跨出渡江第一步,他们还因此还获得了“渡江”英雄的称号。担任修建钢架桥的工程师是张天翔和黄渭泉,他们同筑路官兵和民工,经过了76天的顽强战斗,一架“贝雷式”钢架桥横跨怒江,千年“天堑”变成了通途。1953年的11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通车之时,人们还专门在桥上贴了一副对联:“深山峡谷显好汉,怒江两岸出英雄”。时至今日,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通车当天通过钢架桥的第一辆车是车牌号为13688的吉普车。在桥头天柱般的石崖上还镌刻着四个大字“英雄阵地”。据说这座钢架桥的材料被现在林卡乡的人字桥所利用。打通石崖的重点工程是在西岸,当时除了桥工队和他们的少量机械驻扎在东岸,大批部队都住在西岸悬崖后比较平缓的山坡上。
在筑路架桥过程中,牺牲了很多英雄战士,也给后人留下了动人的传奇故事
在怒江隧道旁的悬崖上刻有一幅画,描述一位排长跳水殉职的情景,据说当年修筑康藏公路时这个排是有名的英雄排,但是由于修路的艰辛,条件恶劣,修到一个排的战士们牺牲了,最后只剩排长一人,排长悲痛万分,凝视着滚滚怒江,怀念战友之情油然而生,他决心与战友一道与大桥同眠,跳入了怒江激流。
描述筑路大军、挑土石的情景,在画的左侧还有清楚可见的三个大字“加油干”。
描述当年筑路大军,挥镐挖石的情景,一旁还刻着“挖呀”两字。至今,过往游客无不为当年英雄事迹赞扬。现在我县已按格勒博士的提议,把怒江桥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加以保护。
多拉神山(包括石猴传说在内)
多拉神山位于八宿县城以东4公里,神山分外圈、中圈和内圈,总面积12平方公里,属于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山内雕有石像多处,尤以释迦牟尼佛像最为考究,另有莲花座、菩提塔和转经堂等佛教圣物。徒步神山可见漫山遍野大小各异的石头上刻有内容相同的六字真言,无名花草在石旁沉默,质朴沧桑之感油然而生。这些石刻图象与字体向外突出,颜色与石头不同,如同将字体与图象镶嵌于石头上一般。
入山的大门一旁堆有刻着六字真言的牛羊头,这些牛羊生前都为它的主人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而被放于此,表达了人与动物相依相生的纯朴自然理念。经堂旁一小木屋上还挂有死去的绵羊、山羊头骨,阐释了人们行善惜生的朴素思想。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头旁,有宗教信徒堆放的小石头,每一颗石头都记录信徒转山一次,石头越多,表明转山的次数就越多。
整个神山依布局和宗教含义可分七大景点:第一景点有释迦牟尼与许多小佛像和六字真言;第二景点有莲花座一个,梅里雪山图一个,图边有一个小洞,据说很久以前是强巴林的活佛从石头里取海螺时留下的;第三景点是神山中有两奇洞,相传其中一洞帕巴拉一世曾在此洞中取出一个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海螺,现在海螺珍藏在日咯则地区藏迦南寺,另一洞据说更加神奇,积德行善的人伸手入洞可以摸到羊毛之类的吉祥东西,而心不端、品不正,作恶不端的人手伸入洞则拔不出来;第四景区六块大石头刻有六字真言,每块石上只刻有一字,还有一个高约80厘米的千手佛像,正上方从山上流下的三堆沙子,代表西藏主要粮食小麦、青稞、荞子、象征着五谷丰收;第五景点主要有在四块巨石上刻的六字真言及各种经文,还有许多小佛像;第六景点主要是朝圣区佛教转山路线;第七景点为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神山四周方圆几里群众祭神耍坝子的地方,该神山据说是梅里雪山的子山,每天当地群众转山人数一般不少于40个,佛教节日更加增多。
在多拉神山经常可以看到转山的人,转山是转经的方式之一。藏传佛教徒认为,转山可以积累功德,并能得到神的佑护。据说,围神山转一圈,可清除一生罪孽;转十圈,可在五百次生死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转百圈,可于今生今世成佛;如果在转山途中死去,则是最大的福气。虔诚的藏传佛教徒之所以热衷于转山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此。多拉神山是人们转山的圣地,这座神山对于转山来讲,传统上分为外圈、中圈和内圈三圈。转外圈的人很少,徒步转中圈一圈约需4小时,沿途可观赏各类石刻艺术。登上主峯,则可鸟瞰整个多拉山的美景。而从内圈转一圈不超过2小时,这是多拉神山的核心部分,也是主要的参观点,途中可朝拜并欣赏以莲花生大师为主的各类佛像、佛塔、六字真言及藏文祈祷经。每年藏历5月15日,白马镇、吉达乡、拉根乡的村民都要沿着神山的大圈行至山顶,在山顶峰前跪拜,祈祷当年的平安,祈祷完毕后,三个乡镇的群众还要举行盛大的歌舞比赛,以此助兴,听说获胜的乡镇就会在本年大吉大利,一帆风顺。
多拉神山奇而怪异,在神山附近,聚全了《西游记》中西天取经的四师徒。位于神山东北部不远处,318国道右侧,孙悟空在河中洗澡,相传是因受铁扇公主的火扇所伤,全身着火,以此熄灭身上的火焰。河的对面,就是一座红黑相间的火焰山,正是铁扇公主的居住地。沿318国道向八宿县城方向前行,我们可清晰地看到被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猪”的猪八戒蜷缩着巨大的身躯,端坐在路旁。据当地人介绍,老猪已经在这静坐了几百年。如果晚间途经此处,您还极有可能听到猪八戒熟睡时的震天的鼾声。沿318国道继续前行,游客依次可看到沙和尚、白龙以及取经途中助师徒四人渡江的老龟。而守护四堆粮食的千手佛就是唐僧。相传,送走唐僧师徒四人后,老龟在岸边等候多年,期待着唐僧师徒能早日将他询问如来佛祖何日可以化身成人之事带回满意的答复。等到师徒四人取经返回之时,老龟欣喜若狂,热情地驮唐僧师徒过江,并问起所托之事。但师徒四人早已经将老龟的问题抛到九霄云外,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老龟异常气愤,一怒之下,将师徒四人翻倒在河里。万卷经书全部浸泡在水里,随波逐流。几经周折,忙碌了几天几夜唐僧师徒才将万卷经书艰难地拉到河的对岸。上岸后,师徒打开万卷经书,一页一页在石头上晾晒,而晒经书的地方,就是多拉神山所在地。不知是何缘故,经书晒好之后,师徒带着万卷经书返回东土大唐,可经书和他们的身影却永久的留在了多拉神山。
欣赏完多拉神山,如果您还觉得的不尽兴,那就一起再来亲眼目睹一下拉鲁卡岩壁画。拉鲁卡岩壁画位于白马镇以西15公里,海拔4810米。从白马镇珠巴村骑马沿山路而行,观看八宿县城美丽风光,约6小时,可到拉鲁卡岩壁画。岩画分布在尼布索绒山南麓一块巨大水平岩石上,石质系花岗石,东西长32.7米,南北宽15.7米,共有18个画像及个体图像704个,制作方法均为琢刻法,系坚硬的石制工具为之。岩画分布相对集中,新旧画面交替,保存状况较好,内容涵盖了人物、动物、符号、藏文等。动物种类有羊、鹿、驴、狼、马、牦牛、鸟等。符号有太阳、月亮、臃肿、经幡、酥油灯、塔、八宝图案等,藏文以六字真言为主,亦有零星“嗡”字等。题材是表现狩猎、放牧、射箭、战斗、舞蹈、祭祀等场面,该岩画以单幅图为主,表现宏大场面的场景较少。
据当地人介绍,这块岩壁是很久以前的一位猎人扎西发现的,一次,扎西到山中狩猎,经过该岩壁,无意中发现一块鸡蛋般大小的圆形银石,在水平岩石上敲击,周围并无一人,扎西感到震惊,躲到树丛观看。心想:这必定是一件宝物,如拥有此物,想必会吉从天生。约一个小时之后,银石停止敲击,跳到岩石一旁,静止,而岩石上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图案。扎西箭步跑到岩石上,将银石抓住,带回了家。为不让他人发现,扎西把银石放进柜子藏好。当天晚上,扎西兴奋的无法入眠,到凌晨四点,一件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银石冲破柜子,飞到扎西头部,狠狠击打扎西的脸,由于击打力量极大,扎西晕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扎西醒来了,见银石静止在柜子里,觉得这是一件凶物,将其带到原地,气愤不已,狠狠丢到水平岩石旁的湖里。从那以后,再没有人看到银石敲击岩石的精彩一幕,而每年岩壁上都会有新的图案产生,想必就是那块银石的杰作。
后来,苯教与格鲁派的僧人因拉鲁卡岩壁画的怪异发生了地盘争夺,结果格鲁派获胜。当时战争各派都伤亡惨重,岩壁附近方圆3公里内血流成河。自此就更神奇了,只要晚间在岩壁画方圆3公里内经过或露宿,便可听到打斗声音。据说曾经多人亲身经历,至今,这种怪事还时有发生。
看拉鲁卡岩壁画,听美丽传说,品当地甘甜可口的酥油茶,实是难得的一种享受。
仁措湖
仁措湖位于八宿县郭庆乡境内,海拔4500米,距邦达机场55公里,属乡村简易公路。仁措湖水明山奇,湿地宽广,是多种飞禽栖息繁殖场所,其中黑颈鹤、丹顶鹤、鸳鸯、野鸭、白鹭等各种水鸟成群结队,嬉戏觅食,繁殖后代。鱼类有草鱼及其它各种稀有鱼类,每到夏天繁殖季节湖边小溪随处可取。据说是西藏圣湖之一,是朝神拜佛、科考旅游的好场所。
邦达草原
邦达草原位于八宿县邦达镇、集中乡、益青乡三乡辖区,海拔4300米,草原上有世界上海拔最高、跑道最长的航空港邦达机场。距昌都地区130公里,距八宿136公里,交通便利,通达性强。邦达草原属自然形成的天然草场,草原面积约138894.6公顷,在八宿县委、县政府重视环保工作以来,又发展人工种草1390.8公顷。每到夏季,草原绿草成茵,山间繁花似锦,一眼望去,邦达草原一泻千里,犹如一幅巨大的绿毯铺设在蓝天与繁花之下。漫步草原,人就像进入如画般的梦境。邦达草原野生动物极为丰富,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成百上千在草原上嬉戏觅食,黄羊、狐狸、马鹿、贝母鸡、草狐、旱獭、水獭、獐子随处可见,野生天然菌类繁多,黄菌、白菌尤为珍贵,是保健、食疗、佐餐的佳品。而邦达草原更是旅游好去处。
嘎学岩画位于白马镇以西15公里,海拔4810米。从白马镇珠巴村骑马沿山而行,观看八宿县城美丽风光,约6小时可到嘎学岩画。岩画分布在尼布索绒山南麓一块巨大水平岩石上,石质系花岗石,东西长32.7米,南北宽15.7米,共有18个画像及个体图象704个,制作方法均为琢刻法,系坚硬的石质工具为之。岩画分布相对集中,新旧画面交替,保存状况较好,内容有人物、动物、符号、藏文等。动物种类有:羊、鹿、驴、狼、马、牦牛、鸟等。符号有:太阳、月亮、臃肿、经幡、酥油灯、塔、八宝图案等。藏文以六字真言为主,亦有零星“嗡”字等。题材是表现狩猎、放牧、射箭、战斗、舞蹈、祭祀等场面。该岩画以单幅图为主,表现宏大场面的场景较少。
据当地人讲,这块岩壁是很久以前的一位猎人扎西发现的,一次,扎西到山中狩猎,经过该岩壁,无意中发现一块鸡蛋般大小的圆形银石,在水平岩石上敲击,周围并无一人。扎西感到震惊,躲到树丛后观看,心想:这必定是一件宝物,如拥有此物,想必会吉从天降。约一个小时之后,银石停止敲击,跳到岩石一旁静止不动了,而岩石上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图案。扎西箭步跑到岩石上将银石抓住,带回了家。为不让他人发现,扎西把银石放进柜子藏好。当天晚上,扎西兴奋得无法入眠,到凌晨四点,一件更奇怪的事发生了,银石冲破柜子,飞到扎西头部,狠狠击打扎西的脸,由于击打力量极大,扎西晕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扎西醒来了,见银石静止在柜子里,觉得这是一件凶物,将其带回到原地,气愤不已,狠狠丢到水平岩石旁的湖里。从那以后,再没有人看到银石敲击岩石的精彩一幕。
邦达机场
邦达机场位于八宿县益青乡境内,距离昌都地区130公里,距离八宿县136公里,海拔4300多米,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飞行难度最大、跑道最长的民用机场,而且也是国内离中心城市最远的民用机场。
早在1969年2月15日,毛主席就批准了中央军委关于修建邦达机场的报告。1970年4月,西藏军区组建机场工程指挥部。1971年5月10日修建机场工程开工,1978年8月邦达机场竣工。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指示修复邦达机场,开辟昌都空中航线。1992年,国务院拨款2.7亿元,修复邦达机场的跑道和设施,1995年完成修复并于当年4月首航成功。邦达机场的成功通航创下了人类民用航空飞行史上的奇迹,进一步推进了西藏航空事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进了昌都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洒咧营地
洒咧,又称耍坝子,是昌都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洒咧”(耍坝子)在众多藏族节日中具有较强容纳性的特点,每年藏历五月至六月间,人们携带被褥、帐篷、锅碗、玩具和丰盛的美食佳酿等生活必需品,骑马或步行到鲜花盛开、水草丰茂的草地上,或到有温泉的山林平坝间,尽情地唱歌、跳舞、打靶、猜谜语、玩游戏。有的玩三四天,有的则玩十至十五天方尽兴而归。
我县拥有洒咧营地两处。一处位于吉达乡同空村,一处位于然乌镇然乌村。在洒咧营地里,游客能切身体验到最纯粹的藏民族风情,体验到各种特色藏式美食、民俗小游戏、民俗表演、民族体育竞技等。
七十二拐景点
怒江七十二拐位于西藏昌都八宿县境内,看路名就知,绝对是盖世天险。西藏早年被形容为“乱石纵横,人马路绝”。怒江峡谷是世界第二大峡谷,一个怒字,已知吉凶难料,何况要翻越近五千公尺的大山。难怪路口竖立警告牌:“您将翻越怒江山急弯地区,注意安全!”据当地人介绍,一个不小心,车子从高山掉落怒江,明天就轰隆隆从西藏滚到云南。川藏公路是中国风光最美、最难走的公路,沿途多四千公尺以上高峰巨壑,海拔相差极大,一天可能历经四季。
这条公路从成都西行,分南北两线,在西藏的邦达会合。邦达是一片高原草原,海拔4334公尺,建有世界最高的机场。邦达再往西行,公路呈之字型盘旋,攀越海拔4798公尺的业拉山(也称怒江山)。邦达至业拉山口,只有五百公尺的相对高差,业拉山下到怒江峡谷有两千公尺,可见陡峭。下坡是柏油路,两侧为高耸的怒江山,愈来愈窄,路面很颠,落石很多;一路卷起沙尘,如果不关紧车窗,每个人会变成兵马俑。下峡谷,过怒江大桥就到八宿,邦达到八宿这段路就是怒江七十二拐。除了拐弯多,每年雨季最可怕,泥石流常将公路冲断,被堵几个月是常事,而有“死亡之路”恶名。藏语里,八宿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因为你能过得了怒江,过得了无休止的弯道,没晕车、没葬身七十二拐,那您就是堪称勇士!
七十二、九十九、一○八这些数字,在中国常用来代表一些特殊意义。七十二拐应该也是象征,因为也有人称“怒江九十九道弯”、“怒江一○八拐”,其实风光极美,“沿途经过14座高山、10多条大河,山高谷深,路就像缠在山腰上的带子;两千多公里的行程,覆盖着风格各异的植被,还有无数的人文景观,很多人说,走过川藏线就把世上美景全看完了。”至于那些壮丽河山,更是非言语所能形容,只能从照片而慨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壮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